生命科學院成立於1994年,現有生命科學系暨研究所(學、碩、博士班)、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生物化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生物醫學研究所(碩、博士班)、 基因體暨生物資訊學研究所(碩士班)、醫學生物科技博士學位學程、轉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以及生命科學院碩士在職專班,榮興轉譯醫學研究中心、全球變遷生物學研究中心等二個附屬單位。
欣逢百年校慶,圖書館徵集的本校教師(含專兼任)之學術性專書著作,發現生命科學院於興傳書房之教師著作數量較其他學院,並不算多,推斷應該是生命科學院成立時間短,或是生科學院教師大多數投稿於國際學術期刊中,故該院教師著作數量佔全校教師著作數量的比例低。
以下就生命科學院的教師著作大致介紹:
一、專書—
由教師個人撰寫的專書,或群體合作完成的專書,例如生命科學系施習德教授所著的「招潮蟹」、「鐵甲武士:東沙島海濱蟹類」、「Crustacean fauna of Taiwan :brachyuran crabs.Volume II,Ocypodoidea = 台灣蟹類誌.II,(沙蟹總科) 」專書。透過林教授專長蟹類研究,結合理論與實務,將特有物種寶貴的文字及圖像資料轉化為科普解說圖鑑,提供大眾利用。
施習德教授之著作
特別介紹生命科學系吳聲海教授,吳教授致力於兩棲類爬行類研究及龜鱉類收容及保育等,對於生態保育及教育學子充滿熱情的老師,10幾年來,他除了學者身分,更為了原生龜處境四處奔波,籌措保育經費,尋找野放棲地,踏入社區拜託居民一起保育原生龜。
吳教授著作「水沙連的毛、介、蟲:日月潭地區兩棲爬蟲哺乳類解說手冊」、「不受歡迎的客人 : 動物保護法指定公告禁止飼養、輸出或輸入之動物」,另有翻譯作品「國家地理小小知識探險家」、「不期而育 : 談動物王國的興起」、「黑猩猩悲歌 : 從莎士比亞的《暴風雨》看人猿關係」,以上專書,在在反映出吳教授致力生態保育與科普教育,不遺餘力。
吳聲海教授之著作
吳聲海教授翻譯作品
二、講義、教材—
生命科學院早期透過教務出版組出版一系列講義,作為授課補充教材,例如陳清義教授編著的「植物營養學」、「科學論文之寫作」等系列教材。
陳清義教授之著作
三、實驗手冊—
生命科學院課程經常是需要搭配實驗,因而配合生命科學課程所設計的實驗教材也就因應而生,並集結生物學中的形態分類、植物生理、分子生物學等學科之基礎實驗內容,例如生命科學系的黃皓瑄教授帶領團隊成員完成的系列實驗手冊「生命科學實驗手冊.動物暨分子生物學篇」、「生命科學實驗手冊.植物篇」。
黃皓瑄教授之著作
四、政府單位委託之研究計畫或補助經費—
參與政府單位競爭型計畫,例如生命科學院院長陳全木教授計畫主持的96年競爭型計畫書「建立活體生物影像核心實驗室」; 由政府單位委託辦理之研究計畫,再由計畫主持人個人或多人進行研究,例如賴美津教授計畫主持的「極端嗜鹽菌之分離純化與特性分析及探討其在生物科技上發展的潛力」。
陳全木教授vs賴美津教授之著作
由科技部補助經費,生命科學系編印的「臺灣甲烷太古生物誌」; 或者政府單位補助,由教師群共同完成學術著作,例如生物醫學研究所的陳建尉教授等人所著之「基因微陣列之實務操作與分析」、林幸助教授等人所著之「濕地生態系生物多樣性監測系統標準作業程序」等,以上都是生命科學院教師透過政府計畫與補助完成之學術產能,值得產官學界參考的學術資源。
五、學術研討會、會刊或學術/政府單位叢書—
定期辦理研習會之會刊,或是不定期的大型研討會之會議內容,例如「台灣濕地生態系研討會論文集」,此類出版品收錄重要的學術報告與成果,列為典藏之重點。
參與學術性或政府單位的叢書系列撰寫,例如生命科學系林幸助教授,為國家公園管理處等單位撰寫不少生態研究學術專業文章,例如「南疆沃海:南沙太平島生物多樣性」、「波光綠茵:東沙海草床」為關於海草與大型藻的撰文;「高山溪流生物多樣性:走進臺灣櫻花鉤吻鮭原鄉」、「墾丁潮間帶常見無脊椎動物解說手冊」,則是關於溪流與潮間帶的生物樣態,篇篇都是圖文並茂,精彩好文。
林幸助教授之著作
當然本校生命學院仍有經典教師著作,在相關領域有極重要的研究價值與學術地位,因篇幅關係而無法一一列舉,歡迎大家前來圖書館興傳書房,享用生科領域學術巨作的盛宴。
※參閱活動網頁:
https://nchulibrary.wixsite.com/nchuteac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