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日 2010.01|發刊日 2020.09|第 46 期

特別報導 森林到處都有,何必去遠方尋找-專訪王升陽特聘教授 數位資源組‧郭蕙貞/陳洢伊

  在訪談王升陽老師這位偶像級師長前,總是從他的個人 FB專頁中感受到老師的風趣與坦率,訪問當天經過了靜謐綠意,時有蟲鳴鳥語的穿廊,走上二樓,這裡有淡淡的木頭香氣,王老師從實驗室走出來親切地與我們打招呼,隨後領著我們進入一間四面牆壁都鋪上木板的「研究室」,小編終於「真的」見到邀訪時回覆我們「真的假的?!」這位充滿義氣、豪氣的師長本尊。

學術這條路 無心插柳柳成蔭

  為什麼讀「森林系」?王老師說當年因緣際會考進中興大學森林系,那時的時空背景,多數家長觀念是要擠進熱門科系,進來的學生大多是做轉系的準備。

  「大二時,除了課業之外,我外面生意做很大,學生超過 300人!」老師開玩笑地說著,原來老師在大二開始就在外面授課教數學,小編相信若當初沒有走上教授這條路,以老師的風趣與口才,喜歡與學生打成一片的他,現在必定是補教界的超人氣名師,可說是名被學者耽誤的人氣補教名師呢!但大二的一個轉折點,原本擔心被當掉的他,一個發奮的念頭,卻開始翻轉了人生,自此爾後,不管成績或學術研究都是箇中翹楚。

自在做自己 爽快舒活的人生態度

  注重精神提升,喜歡活得爽快,追求「自在」做自己,王老師說選擇走上教職這條路純粹因為教授這個職業不受拘束,符合自己「自在做自己」的個性。在工作與生活中,如何取得平衡呢?王老師客氣謙虛的說,自己只花 2-3成力氣工作,但真相是即使是在暑假期間,老師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天天進實驗室,對研究的熱忱與態度可見一般,我們從老師炯炯發亮的眼神之中,感受到老師對研究工作的投入並享受在其中。

圖書資源助攻研究力與教學力!

  關於使用圖書館經驗,王老師分享 1990-2000年代,新知識的來源與資料的蒐集,很仰賴圖書館館藏量豐富的紙本期刊資源; 2000年是電子期刊很大的分水嶺,可透過網路連結圖書館來取得豐富的電子資料庫資源,圖書館資源即使不在館內,也能透過網路連線取得。

  圖書館的資源是不可或缺的工具,面臨問題時可以尋求解決的管道;圖書館內也有非學術性的期刊,比如 Time,屬於時事與新聞,很推薦大學部同學閱讀,是培養英文能力的方式。王老師更指出一個至為重要的關鍵:愈會善用圖書資源的人,研究與教學的能力會愈精彩!

從牛樟芝到 Covid-19研究

  王老師在博士後研究員階段就已有 9篇 SCI的文章;五年內於國際期刊中發表超過 75篇 SCI論文,如此研究成果相當傲人,如何成功投稿到國際期刊?我們請王老師與我們分享個人經驗。

46B1-1-1

  首先:投稿須有一定的程序與審核退稿過程,需要習慣這樣的程序,而過程往返繁瑣需有一定的耐心,這是基本必須了解與面對的素養。再者,要多閱讀學術期刊。王老師接著不藏私地分享,認為題目的選擇非常重要,時機點也很重要,以今年 6月份刊登於著名天然物化學優質國際期刊 Plants -關於天竺葵與檸檬精油可預防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文章為說明,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燃燒,這篇文章於今年3月份發想, 6月份即獲 Plants (開放取用, Open Access)期刊刊登。相關訊息刊登於學校首頁興新聞迄今約 1個多月,點閱率高達 1萬多次,文章原文亦被瀏覽 6千多次,下載近 2,300次。考量議題的熱門性與時效性,這篇文章也以選擇投稿開放取用(Open Access)期刊,讓更多人看見。

  如何培養對題目的敏銳度,則要留意科研的進展。王老師從博士後研究開始,數十年來一直固定的習慣,每周不管多忙都會閱讀 Nature與 Science,了解最新的科研發展趨勢。

圖書館是你的另一顆大腦跟心臟

  最後,由於本期圖書館館訊發刊時正逢本校大一新生入學,王老師也與大一新生勉勵。首先,把自己想像成這個國家前 5%的人,至於要怎樣成為這樣的人呢?就要不斷學習,要學習要善用學術資源,圖書館如同是「大腦」與「心臟」,並非只是 K書中心,要透過圖書館走向全世界。比如:教授要學生做一份報告,學生應該要讓自己跟圖書館連結在一起。如:專利資料庫、統計數據、中西文資料庫,包括論文編輯的工具,研究室都可以連線,了解圖書館提供那些工具,怎麼去使用它,它能幫助我們做哪些事情。

  誠如研究室牆上的這幅字聯「森林到處都有 何必去遠方尋找」,王老師說周圍都是美好的事物,應該先了解自己,找出自己的興趣,選擇你自己喜歡走的路,才會得到成就感,人生會過得比較精彩。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行行出狀元,不是熱門的科系也能有所作為。

  王老師以一個學長、師長的角度分享他寶貴的求學、工作、人生哲學經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高更遠」,有為者亦若是,你也可以走出專屬於你的康莊大道!

46B1-2-2
上一篇回目次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