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79緣起
2017年由本校出版中心及臺灣大學等10所國立大學組成出版社聯盟,於台北「誠品R79-出版糧行」成立聯盟專區, R79取名自中山地下街兩個出口編號R7、R9,聯盟成立至今辦過無數場講座,邀請讀者在捷運中山與雙連站間展開地下書香探索之旅,在快速移動中享受短暫的閱讀時光,積攢閱讀寶藏。本校亦利用平台辦理新書發表會或講座等,今年4月20日下午3點我們舉辦一場「我們怎麼看東亞」講座,藉由作者導讀,拉近作者與讀者距離並增加本校出版品曝光度,圖書館館訊也在本次報導中,轉載本校人社中心劉詞所寫講座側記,提供未曾參與的過客也能領略《流動與對焦:東亞圖像與影像論》專書探討的主題,我們不定期在R79向您招手,當您走過、路過都千萬不要錯過。
「我們怎麼看東亞」講座側記
繼上次於台北國際書展新書發表會後,《流動與對焦:東亞圖像與影像論》第二場發表會於4月20日在誠品R79舉行,本次講座很榮幸邀請到本書主編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解昆樺作為主持人,解昆樺老師開場談到東亞一直是一個非常迷人的區域,在東亞這一走廊地帶,包含了台灣、香港、韓國、日本及中國大陸等各種文化,著實為亞洲中的精華地帶,這次講座邀請到本書的兩位作者—政治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陳碩文以及靜宜大學閱讀書寫創意研發中心助理教授楊傑銘,來為大家分享本書的精彩內容。
首先,陳碩文老師分享本書所收錄的文章〈新的想像、異的誘惑:《藝術旬刊》中的異國文藝譯介〉,說明如何從藝術與文學翻譯的角度,探討三十年代上海的文藝思潮與其文化場域之關係。陳碩文老師提到繼晚清以來,上海即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場域,跨文化的流動非常迅速,出現了許多描寫新時代的文藝青年,比如施蟄存、劉吶鷗等等。另外,三十年代的上海美術界充滿了現代氣息,決瀾社自許革新中國藝術,強調其追求個性、與前不同的現代精神。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藝術旬刊》於1932年創刊,成為中國美術史上非常重要的刊物,主要撰稿人為傅雷、倪貽德和龐熏琹,積極推廣現代美術以及文學作品的譯介,其中包含了由傅雷譯自法國超現實詩人蘇卜的《夏洛外傳》,故事中的主人公夏洛是卓別林電影中流浪漢的原型,穿梭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利用滑稽的表現方式,凸顯小人物的無奈,也展現大都會中的美麗與哀愁,整體而言,《藝術旬刊》以標新立異為目標,懷抱著他們對於中國文藝復興的理想。回應陳碩文老師所提到三十年代的時空背景,解昆樺老師指出儘管當時租借地林立的狀況是歷史的問題,但是也為上海帶來了萬國的現代氛圍,並使上海成為了藝術文化發展的舞台。
接續陳碩文老師的分享,同樣地從藝術的角度,楊傑銘老師以本書的文章〈家庭與愛欲:侯俊明的百變藝術/異數人生〉,來討論「父親」在亞洲家庭的想像。侯俊明在2008年之後開始了《亞洲人的父親》系列,創作動機為侯俊明面臨小孩長大與孩子疏離後,開始反思親子關係,特別是回顧自身與父親的關係,重新去理解「父親」在家庭的位置及意義。在創作過程中,侯俊明採以一對一訪談方式,與受訪者共同建構出父親的形象,楊傑銘老師指出,侯俊明的創作是一種「擾動」,透過與藝術家的對話,受訪者也重新思考父親於自我生命存在的意義。結語,楊傑銘助理教授說侯俊明在《亞洲人的父親》中延續著《搜神記》的創作精神,以人類學形式蒐集各國父親的臉譜,重新詮釋「父親」與「家」的意義。解昆樺老師提到侯俊明的畫具有一種原始性,而近現代的藝術往往都帶有一種粗野感,激發人重新去思考人性,《亞洲人的父親》系列透過藝術創作來陪伴受訪者梳理自身與父親的關係,而這樣的訪談方式像是心理諮商,但是就像是受傷的人安慰受傷的人,具有一種悲劇的性質。最後,解昆樺老師感謝兩位講者帶來精彩的演講,前者討論了上海三十年代的文藝思潮,後者則是藉由從家庭層面出發,探討亞洲父親的臉譜,兩位作者的演講最後成功串整在藝術,本次《流動與對焦:東亞圖像與影像論》講座在解昆樺老師的結尾中畫下美好的句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