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資源

回目次

 

如何成為一位有影響力的國際學者——

2017 IEEE Taiwan Academic seminars演講記事

[數位資源組‧陳洢伊]

 

F1

  本次演講邀請到IEEE會士,亦是本校電機系特聘教授—蔡清池教授,蒞臨分享「如何成為一位有影響力的國際學者」,並分享投稿的寫作技巧和成為會士的「眉角」,另外特別耳提面命,成為會士後切勿引以自滿,從此安逸,宜利用自身影響力,持續深化學術研究,成就造福全人類的科技。

 

IEEE會士遴選

  講座一開始蔡教授介紹到IEEE會士的近年遴選狀況,由於申請人數日益增加,未來要獲選的難度勢必隨之提高,但整體來說獲選的因素仍因人而異;若要成為會士,第一步驟要先成為Senior member,並要有至少五位會士的推薦函以及三封學者專家的支持信,其中三位學者專家最好不是同一個國家的,代表成果受國際肯定;另外蔡教授提到,從加入IEEE會員算起,最快十三年才能夠成為會士,而會士遴選結果每年大概在十一月第三個禮拜公布。其中評審考核的內容包括:Technical Accomplishments部分佔40%,Strength of Support of Society/Technical Council部分佔25%,Strength of Support of References & Endorsements部分佔15%,Professional Activists部分10%,最後則是The Candidate Population佔10%。

F4

  再來蔡教授分享到若欲躋身國際會士,主要有七大策略:一、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提出新而有用的技術創意,並且掌握IEEE期刊論文寫作要領,多寫提高被引用率,多參與相關領域的國際研討會、擔任著名教授或實驗室的訪問學者等;二、領域被認同,參加重要國際研討會並被推薦為邀請講員,因邀請講員為研討會議程重要的一環,若擔任邀請講員表示研究領域被認同;三、主辦IEEE重要學術研討會,改被動為主動,積極推動IEEE研討會活動,互相幫助,兩者關係如水幫魚魚幫水;四、擔任國際重要知名學術期刊之副主編;五、擔任國際重要學術匯集研討會工作主席委員;六、積極參與IEEE會員活動服務;七、諮詢歷年科技工程司或國內相關學會榮獲IEEE會士前輩,少走冤枉路,事半功倍。

 

論文寫作技巧

  在論文寫作方面蔡清池教授提到,想把文章寫好的不二法門就是多寫、多練習,並說一個好的研究不外乎具備三個元素:找到好的問題、找到新的研究方法與找到完整驗證。在期刊撰寫時,通常須遵守3C寫作原則(Correct、Clear、Concise)第一:正確,內容與方程式必須正確,使用正確的文法與文字、標點符號,合乎邏輯並有高可讀性;第二:清楚,寫作的人必須能夠寫出不讓讀者誤解的清楚文章內容;第三:精簡,能夠寫出簡短不冗長又具專業的文章。

F2

  其中很重要的是,在做研究前,首先,研究者得先思考論文的目標概念、預計利用哪些扎實的證據與利用哪些方法,第二,寫草稿,想想如何利用簡單的句子來描述結果。蔡教授特別提到,寫作順序應該是:從方法寫到結果,再從討論寫到導論、摘要、標題。在寫論文的過程,研究者應時時刻刻叮嚀自己以下幾件事:將大綱已完整的句子或段落表達出來;避免生硬的句子並且提高文章的可讀性;文章內所出現的專業術語定義,理應該前後一致;查閱期刊的格式說明,並按其格式寫作;多翻閱好的參考書籍與詞典。可以多請身邊的同事或朋友看看,依其批評與建議做調整與修正。

  另外,被拒絕與退稿並不是一件很糟糕的事,不要因此喪志,沒有被採用的原因可能是:文章表達方式不恰當,沒有清楚解釋研究問題及研究結果的重要性;焦點和內容表達不夠清楚,文章太長、主題不符或超出期刊範圍;英文錯誤太多,不知所云等等。蔡教授耳提面命提到,失敗並不是一個恥辱,而是成功的開始,在錯誤中學習,便能越挫越勇,文章也可以越寫越好。

 

F3 

結語

  最後蔡清池教授也勉勵在場的聽眾與自己,躋身IEEE會士後學術成就或貢獻已受肯定,但不要因此休息或自滿,應持續發揮更多邊際效益與影響力,如爭取更高的學術榮譽,持續深化學術研究,成就造福全人類的科技與生活,若行有餘力可競選擔任IEEE學會要職以及IEEE總會要職,發揮關鍵的決策影響力,最後蔡教授特別叮嚀:學術研究是長期志業,需要固定運動習慣,以保持健康身體,常保喜樂的心靈,並關心照顧家庭。

  分享結束後,在場的學生與聽眾提問十分踴躍,蔡教授亦詳細的給予解答和分享,獲益良多。

 

中興大學圖書館 台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電話:(04)22840290

傳真:(04)22873454

聯絡信箱:libnews@nchu.edu.tw

發行人:林偉

召集人:黃俊升

主編:李素鈴

行政編輯:方光乾

資訊技術:資訊組

編輯小組:林玉珮、胡亦君、方光乾、潘思樺、陳瑛倫、羅威

 著作權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 Copyright © 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