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標籤顯示項目: OA期刊 - 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 |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Library
創刊日 2010.01|發刊日 2019.12|第 43 期
電子資源 OA期刊投稿與防範掠奪期刊講座-我們與假期刊的距離 數位資源組‧
陳洢伊
F1-1

 

  近幾年鼓勵學者投稿OA期刊與防範掠奪期刊的學術詐騙,是全球性重要的活動及議題。圖書館為提醒師生注意掠奪期刊陷阱,於今年積極辦理相關活動進行宣導,10月22日「我們與假期刊的距離」是今年的第二場系列講座,由圖書館與Wiley出版社共同主辦。

 

F1-2

  本場講座共邀請到二位講者到場進行分享,第一位主講者為本校應數系暨統計所沈宗荏教授,沈老師首先釐清大家的觀念,因為多數人一聽到掠奪性期刊就以為它是OA期刊,其實是不太一定的。接著沈老師說明何謂掠奪型期刊(Predatory Journal)、文章處理費(APC: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APC支付的內容、由誰付費以及如何判斷是否為OA期刊等等。同時沈老師也以自身投稿經驗與大家分享:掠奪性期刊的產生是由於投稿於OA刊物常會有文章處理費(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產生,有些期刊出版社打著OA的名號,偽裝為知名期刊等方式,向外號稱其刊物有高被引用率、或快速出版、或有知名主編等誘因四處邀稿。研究者一時不察投稿於該刊並支付費用,等到發現投錯期刊也無法抽回稿件,文財兩失,甚至影響學術聲譽或升等機會,這類的刊物就是掠奪型期刊。

  沈老師更以自身豐富的投稿實務經驗,與大家進行分享如何投稿OA期刊與傳統期刊,它們在網站、審查時間….等處的異同。並以本身投稿的期刊,如: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Frontiers Series OA Journals、BMC Ecology、Ecology and Evolution、Scientific Reports、PeerJ等期刊為例,也提出若文章被拒後可以如何修改與因應。最後,鼓勵師生多利用圖書館與相關網路資源來判斷掠奪性期刊的真偽。

 

  第二位講者是前John Wiley and Sons出版社北亞洲區域總編輯James W. Murphy,在國際期刊出版領域超過 15 年的資歷。分享主題:Avoiding Predatory Journal Publishers。演講共分三個主題大綱,一開始介紹什麼是Open Access?Open Access的現況,以及跟隨著Open Access而來,而產生掠奪性期刊來詐騙研究者投稿費用不正常的情形。James也提供了一些辨認掠奪性期刊的方式與可用資源。最後,開放與會人士討論。

  在Open Access說明的部分,James簡介了什麼是Green OA、 Gold OA、Hybrid OA、以及CC License在發表論文選擇上的重要性,還提供了全球Open Access政策、營運金額、出版社等完整的資料,並註釋相關引用資料的來源。

  研究人員要如何辨認掠奪性期刊的詐騙email?James強調應該仔細檢視相關邀稿的email,包括:檢查email的排版、有無說明怎麼找到您的、是否了解您的專業、查驗付款的資訊、是否有提供明確的聯絡人、所提供的網站是否符合相關資訊等。同時進一步地,還要確認期刊的首頁、查詢ISI JCR report的資料、聯絡人資料是否清楚、主編和編輯是否清楚正確、是否有ISSN和DOI。最後,James羅列了一些可以查核的網站與工具。

  兩位講者的演講,引起在場的師生熱情的互動與討論,很多老師也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傳承,活動順利圓滿結束。圖書館期盼透過這樣的主題,讓師生更認識掠奪性期刊。

F1-3
上一篇回目次下一篇

 

 
發佈於 館訊
週一, 19 十一月 2018 16:53

小心!別掉入 「假期刊」陷阱

創刊日 2010.01|發刊日 2018.12|第 39 期
電子資源 小心!別掉入 「假期刊」陷阱 數位資源組‧蕭麗瓊/黃俊升

  在學術界,教師及研究人員將研究成果交付學術期刊,正式刊行後提供付費訂閱,然而在期刊訂費高漲情勢下,公開取用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OA期刊)漸漸盛行,出版經費改由作者支付文章處理費(Article Process Charge,APC)給出版社,不僅可讓學者的研究成果快速傳播,同時因自由閱讀而擴大讀者群,達到知識的公平分享,學術影響力得以快速延伸。原是美事一樁,但此時許多不肖出版社也趁勢悄悄竄起,大行貪婪取財的「學術詐騙」,這些掠奪型出版社(Predatory publishers),假學術期刊之名,行黑心騙錢之實,近年來國內外已有不少學者不察,辛苦寫的論文付諸流水的相關報導。

 

  在近期新聞報導中,國內外大學教師及研究人員受到詐騙,起因為收到假冒國際期刊出版社邀稿,或是研討會邀約信函,內容標榜「快速刊登」、「保證錄用」、刊物被知名的大型「資料庫收錄」、有「同儕審查」等字眼,對許多有升等壓力急需發表論文的師長來說,這些資訊都極具吸引力,然而,這些惡質期刊出版社誘使師長上鉤後,便要求支付高額文章處理費用(APC),一旦投稿者發現是「假學術期刊」後,基於一稿不兩投的學術慣例,要求撤下的過程中,又被再度索取高額的費用。看報導中師長義憤填膺的描述,累積多年的研究成果原本已準備發表,卻因一時不查而掉入陷阱,不但是個人財務及精神上莫大的損失,也造成學術資源極大的浪費,需要公開譴責此學術騙局並請師長務必小心留意。

F3-1

  其實,多數合法期刊並不會發送邀請信函給個別研究人員,因為這些學術期刊本身的拒絕率相當高,因此在此呼籲,當校內老師或研究人員在您的信箱,收到國外有關研討會或不明期刊出版商的邀稿釣魚電子郵件,內容宣稱保證快速刊登,請務必查證該期刊出版社的可信度,認清期刊品質真偽,勿落入掠奪型出版社的圈套,造成無可挽回之遺憾。

 

如何辨識期刊品質真偽

以下列出可供辨識期刊品質項目,供老師或研究人員參考,可依此評估可靠期刊出版社,避免掉入掠奪性期刊陷阱:

 

一、 檢視該期刊出版社網站所提供資訊

(一) 期刊出版處理具同儕審閱(peer review)機制。

(二) 明確列出出版社與期刊名稱,有真實確切的地址與聯絡資訊(有出版社專屬的 E-Mail 帳號,而非個人yahoo或google私用帳號)。

(三) 明確列出主編與編輯群姓名可供查證。

(四) 明確說明作者應支付的文章處理費用(通常APC費用美金1000-2500不等,過於低價的APC,合理懷疑是掠奪性期刊的誘餌)。

(五) 明確說明刊出文章版權宣告與授權條款,作者人格權與著作權問題,以及對不實文章的處置方式。

(六) 要求作者聲明著作內容客觀公正與公開所接受資助經費來源,聲明編輯與審稿者立場中立公平並迴避相關利益衝突。

(七) 提供標準投稿系統(例如一般出版社會以ScholarOne讓作者上傳論文,掠奪性期刊則常要求透過電子郵件寄送,上傳方法非常簡陋)。

 

二、利用「開放近用期刊目錄」查證期刊

  開放近用期刊目錄(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DOAJ),提供高品質並具有同儕審閱的OA期刊目錄與索引,可以查證期刊刊名與出版社相關資訊。

 

三、利用WOS等學術索摘資料庫查證期刊品質

(1) 期刊有被學術性索引摘要資料庫所收錄,可直接進入本校訂購Web of Science(WOS)等資料庫進行查證。

(2) 宣稱期刊有Journal Citation Report(JCR)期刊排名與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進入本校訂購JCR資料庫查證。

 

四、多方查證期刊

  利用學術社群媒體 ResearchGate,或網路資訊Google Scholar等,查看期刊主編或編輯過去學術產出及的詳細資歷等資訊;可詢問所屬相關學科領域專家學者或圖書館,對此出版社與期刊的了解情形。

 

參考書目

Cobey, K. (2017). Illegitimate journals scam even senior scientistsNature, 54(7670), 7. 

林慶祥(2018年9月25日)。〈心血論文遭綁票 教授博士忍痛付錢贖回〉。鏡週刊。取自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0923soc001/

林慶祥(2018年9月30日)。〈騙投稿假期刊盛行學術論文詐騙術曝光〉。鏡週刊。取自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0926soc002/

林健生、賴世杰(2018年9月25日)。〈假國際學術期刊「綁架」論文詐騙學者〉。公視新聞網。取自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07584

林奇秀、賴璟毅(2014)。〈開放近用的陰暗面:掠奪型出版商及其問題〉。圖書與資訊學刊,(85),1-21。http://depart.femh.org.tw:8080/upload/2016_03_16_0443070.pdf

洪翠錨(2017年5月16日)。〈慎防「學術詐騙」停!看!聽!〉。國立臺灣大學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取自http://tul.blog.ntu.edu.tw/archives/17601

曾慧芬(2014)。〈你不可不防的山寨期刊〉。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館訊,第20期。取自http://www.lib.nchu.edu.tw/static_html/lib_newsletter/news_201403/news_201403.shtml#22

辜美安、賴金英(2016)。〈學術著作投稿的陷阱:掠奪型期刊〉。台灣醫學。20(2)。216-221。http://dx.doi.org/10.6320/FJM.2016.20(2).11

上一篇回目次下一篇
發佈於 館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