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日 2010.01|發刊日 2019.03|第 40 期
活動看板 讀書正好 Time for Reading! 數位資源組‧賴麗敏

  出版界盛事「2019臺北國際書展」於2月12日至17日在臺北世貿一館熱鬧登場,由中興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台灣大學等11所大學出版社策劃的「大學出版社聯展」今年亦不缺席,書展期間於D506參展。

 

【大學出版社聯展-志不能窮】

  邁入第七年的大學出版社聯展,跳脫往年聯展主題給人知性學術殿堂印象,今年首度嘗試以活潑接地氣的「志不能窮」為主題,減少大眾對學術界的距離感,聯展強調「窮可以窮時代,但不能窮志氣。窮可以窮生活,但不能窮教育。」、「窮則變,變則通。愈窮,愈要自學自救」,透過主題回應社會真實,藉由書展及閱讀給讀者一股嶄新的力量。11所大學出版社為拉近一般大眾對學術書籍的距離感,特別將書籍以呼應社會現實的主題分類,協助讀者輕鬆尋得適讀書籍,當處於困境時,透過書籍閱讀,能夠獲得向上的力量,勇敢追求理想與抱負,尋找化解困境的契機,進而「點志成功」。

  今年展場另有各校特色展品、限量作者簽名書、手做書腰、講座等活動規劃,本校在此次聯展提供「熷-烏龍茶」、「興大9號米」代表學校亮點參展,展現本校的研發成果,同時辦理3場講座及展出18種出版品以共襄盛舉。如圖1-圖2。

D3-1

圖1:大學出版社聯展D506展場

D3-2

圖2:中興大學展位特色展品展示

 

【聽好聽滿-共話中興:暢談中興大學百年變遷講座】

  第一場講座「共話中興-暢談中興大學的百年變遷」於2月13日(三)14:00-15:45舉辦,活動當天由圖書館館長暨出版中心主任林偉主持,邀請前農資院院長陳樹群老師、前共同科主任林景淵老師、校史館組長蔡宗憲老師主講,3位老師對中興大學有濃濃的情感,談起中興大學的過往充滿著美麗的回憶。

  陳樹群老師是水保方面專家同時也是本校校友,他對學校人物、人文、傳記都非常有研究,除介紹1919-1945本校農專、高農時期發展,也回憶學生時期的興大到近期的變化。林景淵老師對日文及日治時期很有研究,也見證那個年代時間背景,介紹內容包含日治時期的農專、高農及南向政策、社團發展。二個老師共同策劃編寫《國立中興大學前身:農專高農時期發展沿革》是百年校慶叢書第一本書,透過文字及圖片詳述,帶領讀者感受不同時代的校園與學生生活,是一本別具歷史意義的出版品。

  蔡宗憲為歷史系老師也是圖書館校史館組組長,撰寫《共話當年-中興大學與鄰里居民互動的回憶》,搜集興大校史及居民互動記事,並舉出一些有趣的記事,例如有些房東會挑房客(學生),學生居住三年表現良好,會送學生金戒指,就像學生校外守護者、笑談李春序教授的浪漫情事,以及興大佔地30公頃到如今53公頃的由來等。演講過程學生及社會人士近30位讀者參與,三位老師提供珍貴的歷史圖片,帶領大眾認識興大的百年演變,讀者們均專心聆聽,而演講結束後,在老師與讀者的問答互動時間中,讀者反應相當熱烈,有讀者對921地震圖書館的藏書去向感到好奇,另有讀者對興大慶祝每個10週年活動感興趣,講座最高潮是校友和老師相見歡,校友現場購書請老師簽名、合照及話家常,講座温馨而感人,見圖3至圖8。

第一場講座:2月13日14:-15:45

D3-3

圖3:林偉館長介紹三位講者

D3-4

圖4:陳樹群老師主講

D3-5

圖5:林景淵老師主講

D3-6

圖6:蔡宗憲老師主講

D3-7

圖7:讀者踴躍參與講座

D3-8

圖8:校友、講者及工作人員合照

 

【聽好聽滿-共話中興:後人文轉向講座】

  第二場講座「後人文轉向」專書講座於2月14日(四)13:00-13:45舉辦,由林建光老師主持,楊乃女老師主講,楊老師率先說明了本書的主旨,點出後人文研究關心的除了「人」本身,更將所關懷的面向觸及「物」、「技術」、「環境」等,因此,本書集結了共十位國內關心此議題的學者,共同來探討在科技急速發展的當代,人與自然、物件之間相互影響的關係,重新反思人的地位,並開發更多在後人類時代關於「人」以及「人文」議題的討論。林建光老師也談到當前人文研究的挑戰,隨著電子文本的興起,傳統出版業發行紙本不易,尤其人文研究更是艱難,面對如此挑戰,林教授希望本書能有拋磚引玉的效果,本書不僅是回應西方學術,更重要的是要重新為人文研究找一種延續,彌補當今台灣人文研究的缺口,並激發更多國內學者重視人文研究。會後講者除與讀者合照外,更參與主視覺「點志」簽名活動。如圖9至圖10。

第二場講座:2月14日 13:00-13:45

D3-9

圖9:林建光老師與楊乃女老師主講

D3-10

圖10:講者和讀者合照

 

【聽好聽滿-流動與對焦:東亞圖像與影像論新書講座】

  第三場講座《流動與對焦:東亞圖像與影像論》新書發表會於2月14日(四)15:00-15:45開講,由解昆樺老師主持,王萬睿老師、陳建源老師主講,陳建源老師藉由文章「亞細亞的新制服:日亞航與其制服設計中的臺灣、中國性與南國想像」揭開序幕,討論日亞航七次空服員制服的改變來探究當代台灣的觀光發展,讀者可了解日亞航對於台灣的觀光宣傳具有重大影響力、女性空服員制服更換背後的象徵意義及風格的演化。

  王萬睿老師則從電影研究出發,討論30年代時期東亞旅行的流動,敘述劉吶鷗的生平和電影創作的背景、《持攝影機的男人》由數個短片組成、《人間卷》記錄了劉吶鷗的老家和家人等等,最後提到劉吶鷗作為日治時期電影理論的先行者,他的旅行橫跨帝國中心,並穿梭在殖民地台灣、殖民母國日本,足跡跨足上海、廣州,反映出他文化身分上的曖昧性。

  最後,解昆樺老師指出兩位教授的文章,分別以圖像與影像來去討論東亞之間的流動,前者探究日亞航的女性空服員制服,後者討論日治時期資產階級的男性帶著攝影機旅行,形成非常有趣的對比。人社中心主任陳淑卿教授進一步提到劉吶鷗打破日治時期台灣知識分子的傳統印象,該文不僅討論到圖像的流動,亦有殖民的歷史,整場新書發表會在熱烈的迴響與討論中結束。如圖11至圖12。

第三場講座:2月14日 15:00-15:45

D3-11

圖11:陳淑卿教授與講者互動

D3-12

圖12:回覆讀者問題

 

【網路書展】

「大學出版社聯展」網路書展已經開跑囉!

博客來、五南、金石堂網路書展同步開展,將持續到4月份喔!

博客來網路書店

五南

金石堂網路書店

 

【延伸閱讀】

興新聞報導1 - 2019台北國際書展2/12登場興大舉辦三場講座

興新聞報導2 - 台北書展興大講座暢談百年變遷

中央通訊社報導 - 大學出版社聯展2月登場推自救書區指點迷津

上一篇回目次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