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日 2010.01|發刊日 2017.12|第 35 期

電子資源

擁抱改變,館員大步向前行

文 數位資源組‧曾慧芬

2017年電子資訊資源與學術聯盟國際研討會感想

全國學術電子資訊資源共享聯盟成立至今已邁入第19週年,2017年11月8日至9日假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辦國際研討會,研討會的主題為「探索與再生--圖書館,新想誓成」,邀請國際知名與國內圖書資訊界專家學者及廠商就分享新知卓見,筆者有幸參與這二天的研討會並在此分享新知與感想。

科技一直在改變,圖書館也試著追著科技改變,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前館長Dr. Ingrid Parent在其演說中即提到「改變」無所不在,而為期兩天的演講中許多講者不約而同的分享了在不斷改變的環境下的未來趨勢,如iGroup集團IES創新服務解決方案徐惠玲顧問在簡報中分享了STM發布的科技趨勢2020報告,科技趨勢以一片汪洋中呈現,各式海浪衝擊著幾個主要的議題如數位學術出版、開放科學(Open Science)、人工智慧、資訊安全等,這些議題包括了研究數據(Research Data)、終身學習、協同(Collaboration)等許多概念,以下分享幾個新知與感想。

全部都Open吧-開放科學 (Open Science)

Wiley編輯總監Dr. José Oliveira於簡報中提及未來的科學的學術出版不只是開放(open) 而會是公開的(public)。開放科學運動從文字到非文字的開放科學環境中,譬如開放取用(Open Access)、開放資料(Open Data)、開放的同儕審查(Open Peer Review),其核心理念促進更快更有效的研究發現,研究人員也將可以分享更多資訊,而這個運動在未來如何與圖書館聯繫,也是我們持續關注的重點。

每個人都看的懂學術論文-善用Plain-language summary

iGroup集團IES首席顧問暨總監黃偉富博士從新穎的角度來談如何提昇學術文章的能見度與使用。他指出許多發表的文章引用次數為0,在海量的期刊文章中作者如何提高引用與能見度? 黃博士在「研究評估新趨勢: 從引用到能見度與社會影響力」講題中提出以說故事的方式撰寫口語化的Plain-language summary,使不同領域的人也可以理解研究主題。即用約兩百字左右通俗精煉的文字介紹晦澀難懂的學術論文,並透過當代社群媒體的宣傳增加能見度,最重要的是讓不同學科領域背景的人也可以輕易讀懂。

什麼都可以數位化-數位化學術研究服務(Digital Scholarship)

筆者對於Mrs. Lee Cheng Ean分享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經驗格外有感,在講題「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之教學與研究夥伴關係經營」中提到了運用網路、數位工具、方法及程序,協助研究人員完成他們的學術研究並展現動態的學術成果的數位化學術研究服務(Digital Scholarship)。數位化學術研究服務的軟體與工具包含了地理空間分析、數據探勘、數據視覺化、統計分析及決策分析等。

講者在簡報中提出幾個國外應用數位化學術研究服務的項目,例如賓州州立大學推出了可視覺化數位牆,視覺化數位牆可將數位化學術研究工作的數據顯示於螢幕,讓不同學科領域研究人員透過協同合作並視覺化探索大量的數據,激發理解大數據的能力。其它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經驗還包含了應用如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甚至混合實境 (Mixed Reality) 皆是重新規劃圖書館空間以支持科技教學的方式。

迎接數位時代的來臨,大學圖書館的角色在改變,資料的儲存與取用不再像過去困難,大學圖書館需重新審視學術傳播與學習服務的改變及因應之道。借鏡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經驗,建立圖書館與大學裡社群(Community)良好關係與服務,在未來加入並參與整個研究及教學過程,與使用者產生緊密的連結,圖書館才真正發揮了它的價值。

館員不要怕-培養學習型組織文化與走出圖書館服務

台下的筆者兩天的研討會下來著實惶恐,深怕面對科技大軍壓境,飯碗也不保。而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的培養學習型組織文化可以讓我們效法。譬如內部學習如內部交叉培訓或參與其他研討會、正式培訓課程、暑期學校等,並循序漸進地逐步發展圖書館的數據分析技能等學習。面對數位化學術研究服務,更需要相關知識的精進或透過組織調整,方能與校內研究人員攜手並進。

IEEE 客戶服務處處長Ms. Rachel Berrington分享了使用者參與圖書館活動的成功案例,例如將「密室逃脫」的遊戲策略,加入到資料庫推廣活動設計中,激發參與者的學習動機與合作互助力;或是走出圖書館爭取系所活動時的積極參與;另外也可以創造屬於自己圖書館的標語,例如菲律賓大學圖書館透過設計圖書館T恤,其文字為“What in the world would we do without our libraries?” 。

大學圖書館之教學與研究夥伴關係

科技在改變、資源在改變,現在的讀者也和以往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兩日的演講感受到的是一個光倍速在變化的世界,館員永遠學習不完的新平台、系統與不斷變化增加的資源,身為館員的我們害怕未來被機器取代、被新科技淹沒。然而未來已經是現在進行式,目前所學已不能一世無憂,學習將是我們的終生歷程。 也許哪一天館員開起直播課程來推廣電子資源,館員所需要的技能也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第一天會議提到「改變」無所不在,第二天會議的講者以「擁抱改變」鼓勵大家泰然面對未來。筆者有幸在此會議上獲取新知、訓練英文聽力並與眾多出版社交流,最後在綜合討論中講者們分享了一個很重要的想法,即圖書館/館員對研究者來說不僅是「支援」的角色,更是一種「夥伴關係」、「教學夥伴」。儘管在機構內跨單位合作著實不易,然圖書館與研究者間的主動參與和夥伴關係方能推動新的研究服務的重要驅力。

上一篇回目次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