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曾在愛情路上跌跌撞撞的你,勇敢去愛!講述一段愛情長跑多年的情侶,在中年分手後對生活產生的迷茫與焦慮,及所衍生出的另類愛情故事。

大人的戀愛學,解開熟男熟女的愛情習題。

經熱烈相愛多年的情侶,如今兩人處在風雨飄渺的境地,結束了愛情關係,現在年過40歲的兩人,必須再次冒險進入戀愛市場,然而要面對新生活不容易,男人渴望繼續前進,女人則死守回憶。當男人遇見年輕的她,青春肉體使他魂牽夢縈,而女人卻因失戀爆走,在愛情的盡頭躊躇不前,直到與曾經教過的女學生再度聯繫上,發展出一段另類關係,最後兩人都發現年輕火焰再也無法點燃他們的心…

導演米歇•龔德里嘗試以本作
與「美國當代重要思想家」諾姆•喬姆斯基對談。
藉由大師生動有趣的見解,
搭配導演童趣的手繪線條,
其天馬行空的對談,
引導觀眾思考觀看與理解之間的關連。
內容攸關事物本質、社會議題,以及生命的意義。

諾姆•喬姆斯基 Noam Chomsky
美國哲學家、語言學家。
「生成語法」是20世紀理論語言學研究上的重要貢獻。

如果民主讓公民不能平等,那怎麼辦?
如果不平等成為規範,最脆弱的公民是沒有錢,沒有家園,沒有權利的,也沒有自己的國家。

在匈牙利,政府削減了社會福利,約有3萬人無家可歸,必須露宿街頭。但是根據該國法律規定,在公共空間居住是違法行為,貧窮成了一種罪。

一群憤慨、想要改變這種不公義現況的人,組成一個公民組織-「城市屬於所有人」(THE CITY IS FOR ALL),透過不服從的行動,要求當局正視這個社會問題,並喚起一般人關注。

經過一番努力,他們有了初步成果,幫一群遊民向當局爭取到老舊的國會寓所。但在實現最終目標之前,這群力爭社會公義的人,將不斷奮鬥下去。
 

「所有人都該有房可住,所有房都該有人去住。」
 (NO PEOPLE WITHOUT FLATS.  NO FLATS WITHOUT PEOPLE.)

2010 年,比利時編舞家亞蘭 ‧ 布拉德勒(Alain Platel)問一些年華老去的扮裝皇后和反串藝人,是否想參與他的舞作《梔子花》,上台再做最後一次演出,結果這支作品在全球收到熱烈迴響。最後一次演出時,這一群多采多姿的藝人向水銀燈下的人生告別,最重要的,也一一向同伴道別。當巡演結束後,他們試著重新整理日常生活,這部紀錄片也跟拍了其中一些人的生活片段,包括清理妓院、和寵物交談、上鋼琴課等影片。

1989年,柏林圍牆倒下前,為東西德統一放上最後一根稻草的,是當時匈牙利總理內梅特一個善良的決定。奧斯泰格與拉絲為八九歷史尋源,發現了華里沙,哈維爾,戈巴卓夫外,還有被遺忘的內梅特。內梅特親身亮相,爆出五月開放邊境的前因後果。 德小人物舒爾茲偷越邊境遭槍殺,促成重大決定。舒爾茲妻子講述當年越境經過,勾沉大小故事,紀錄片段揉合事件重演,幾乎重現一部驚慄劇情片。11月圍牆倒下,他們都功不可沒。

1989年,東西德間的柏林圍牆倒塌,冷戰正式結束。但世人不知道,導致柏林圍牆倒塌的遠因,竟然是因為匈牙利的財政困窘!為何東歐小國匈牙利,總理所說的一句話,能夠撼動當時以蘇聯為首的鐵幕陣營?又是什麼樣的波濤轉折,讓東德的獨裁統治者願意拆除象徵權力鞏固的柏林圍牆?本片巧妙交織歷史畫面,重現歷史真相,為紀錄片製作寫下新紀元。

如果有一天的時間可以性別互換,你會選擇當一天異性嗎?男人的世界長什麼樣?女人眼中的男人世界又會是怎麼樣呢?位於紐約的工作室,專門探討男人與女人之間不同之處。藉由邀請數位女性從裡至外扮演成男人,嘗試一天的大膽試驗,並探索其中的奧妙與差異。

來自伊朗的偷渡客,夢想到西方世界追夢,卻被困在希臘動彈不得;同鄉的阿米爾有過類似遭遇,好心收留他們,一起住在公寓中。時間過去,夢想仍遠,生活越趨困難,大夥雖情如兄弟,終究無法撫慰異鄉無家的失落有人考慮返鄉,有人冒險繼續追夢,關於離散與鄉愁的生命篇章,持續上演。

漂浮在海洋表面的塑膠廢棄物,只占海洋塑膠的1%,那麼其他的99%呢?

愛吃海鮮,尤其是貽貝的老饕,每年就有60個微塑膠,從海產轉移到你的腸組織裡。當塑膠與食物鏈的整合越密切,塑膠就越接近我們的餐桌!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研究指出,海洋表面塑膠的總量高達23.6萬噸,但這只是一年流入海洋廢棄物的1%,有那麼多的塑膠流入大海,但我們卻不知道在哪?

直徑小於5毫米的微塑膠,從北極到南極,途經熱帶海域都有它們的蹤影。微塑膠體積微小,所釋放出的生態毒性,形成一種新興的生態系統-塑膠生物圈的家,塑膠垃圾會加速有毒物質進入食物鏈,一旦進入食物鏈,危及的不僅是海洋生態,目前已超過200種不同海洋生物的胃裡,發現了海洋塑膠微粒,人們吃了這些海鮮,尤其是貽貝和魚類,等於攝入了令人憂心的污染物。我們將塑膠丟棄,繞了一大圈又回到我們體內,儼然一場新食安危機。

塑膠廢棄物,為什麼會神秘消失?被生物吞噬了嗎?還是碎裂成細小微粒而難以追蹤?一旦進入食物鏈,會對人類和海洋生物產生什麼影響?本片紀錄全球科學家動身尋找海洋塑膠的過程,呈現令人震驚的結果!

我們享受塑膠為我們帶來了的便利和快速,但隨意丟棄塑膠製品的代價,卻是相當沉重。

我們已為孩子做好在未來進入職場的準備了嗎?

現今的工作有40%會在未來消失, 機器取代人力,所有重複性的工作都將面臨危機。在可見的未來,大量的工作即將被取代,不再是危言聳聽!

我們所身處的現代社會中,有許多便利的科技, 而這些科技也漸漸地降低了各產業的人力需求。有一天,許多我們所熟知的工作可能都會消失。未來企業的發展,自動化的趨勢已不可避免。

為了因應這樣的轉變,有某些組織正積極推動教育改革,增加程式編寫等專業科技領域課程,教導學生學習科技、控制科技、掌握科技, 期望及早從年輕世代開始,培養其科技觀,讓他們能夠經得起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