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決定,都是選擇,從空中看台灣,人如螻蟻,我們滿足了自己的需求,是否滿足後代的需要呢?經濟與環境,如同刀刃卻也彼此相依相存,考驗著人類的智慧與創意。 當環保遇上設計,碰撞出良善火花,從各類材料思考,如何發揮回收物的物命,用設計賦予新生命。並且在生產的流程中,幫助到更多人及互惠彼此。 台灣曾走過客廳即工廠的手工業轉型階段,循環物料再度讓紡織業以新思維啟動。台灣的紡織業是否能擺脫國際品牌代工的宿命?以Made in Taiwan的精神,為下一代做出自創品牌的驕傲。
「身體舞蹈是最當下的社會性」,這看似簡單的道理,林絲緞卻走了80年。 1950年代,戰後台灣籠罩在白色肅殺氛圍及貧窮之中,她從工廠女工踏入了畫室殿堂,自此展開她一生藝術之路,從16歲開始成為台灣當時唯一的人體模特兒,初識藝術的美好,卻得面對社會異樣的眼光,終於以藝術之名並以女性模特兒的姿態,向社會大眾正名,1961.1965年的人體畫展及攝影展,驚動了當時沈默的台灣社會,成為藝術史上重要的藝術事件。
說唱藝術最令人玩味的,就是把幽默的人生智慧唱入故事中。年近90歲的國寶藝人楊秀卿阿嬤是台灣唸歌歷史的活字典,今天她與鬼才音樂人柯智豪共同參與了一趟音樂創作旅程......
按下播放鍵,卡帶的磁帶緩緩捲動,流洩一首又一首經典傳唱的「部落金曲」,皆是被人簇擁的一時之選。
「生命到底是什麼?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不斷地在絕望中抵拒,身體的動能就表現在這樣的抵拒過程中,仍然充滿希望。
宣傳是一種藝術,不實、誇大的宣傳,透過媒體、文字、電影等手段傳達假新聞,給我們虛假的希望﹑謊言和仇恨。
有一群台灣建築師,不甘於只侍從市場與業主的需求,他們希望與土地有更深的咬合關係。
「一個人創造一個江湖,鄭問的作品,讓我們跟千古英雄有了共同的呼吸。」一路追尋鄭問的足跡,用紀錄片述說他的故事。
別人的脫北是求之不得,她的脫北卻是多年返家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