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享人:志工黃志超
「穿針引線修典籍‧東貼西黏復藏書」,這是典藏組修復破損書籍的工作寫照。圖書館修補書籍的工作,初由館內工讀生用簡易的方式黏貼和裝訂。直至新館落成啟用後,始由志工鄭金昌先生專業修補受損的書籍,鄭氏從多年的工作經驗中,不斷摸索修補的技巧,進而自製各式作業工具,再輔以典藏組提供的文具紙張,使得修復書籍的工作稍具水準,並得以傳承至今。典藏組為提升修復破損書籍的精緻度,於101年購入裝黏機,藉由熱融的效應,使得修復完成的書籍,幾近原來的樣貌,此一工具的輔助,大大的使修補圖書的工作更形精進,同時也延長圖書使用的壽命。 圖書館損壞的書籍形形色色,不一而足,無論是中西線裝書或裝黏的書籍,抑或論文、圖書等精裝書,每一本破損的狀況都不一樣。修補書籍的工作志工,就像一個整型師,在面對不同破損的書本,必須先檢視每一頁的完整性,再思考拆卸的部位,及選擇適當的修復用具,細心的操持,其細膩度和精巧度往往需要時間耐心的積累,才能使書籍恢復堪用的狀態,並得以及早的上架和流通。每本書能快速地方便讀者借閱和使用,是修補圖書的工作者不斷追求的目標。 冀望讀者在吸收知識的同時,亦應愛惜使用圖書,以使每一本書都能達到更廣泛的流通和利用。
(二) 分享人:志工鄭金昌
自古以來,肩負人類文化傳承的圖畫、文字藉由各種不同的媒介與載具得以一脈相承,綿延流長。從遠古的石刻壁畫、甲骨竹簡即可窺探古人在文化傳承上的彈精竭慮,一直到絲帛紙張的發明,方才大量且長久肩負承載圖文的重責大任,物換星移,達數千年之久。
晚近,電子數位媒體的出現,卻讓圖文的承載與流傳從根本上產生日新月異與無遠弗屆的變化。實體圖書文字主要的角色雖不至於完全被取代,然而釋出部分傳承文化的功能已是必然的趨勢,但就營造「書香社會」所不可或缺的觸知與互動的層面來看,仍應受到既有的肯定與支持。
實體圖書的典藏與流通有其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加以自然與人為因素,折損破舊在所難免,後續維護修補就是細水長流、默默耕耘的工作。
圖書的折損有自然,有人為,各種因素不一而足。修復方法也就要「因材施補」,終極目標就是恢復圖書舊觀,使其再堪典藏、使用與流通,延續文化傳承的功能。
在實作中,細心、耐心與對原著的尊重是必須的,畢竟每本圖書都是前人嘔心瀝血,犧牲奉獻之作。結論就是在理性、溫和與智慧的基礎上做人做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世代流傳,永不止息。
(三) 分享人:志工黃美香
常常回答這類的問題:「為何喜歡補書? 而且,一補就是九年多」。
我在2005年春天加入圖書志工的行列,那時,圖書館仍暫居於圓廳的地下室,且沒有補書這一項的工作。一直到圖書館新館落成,一切就緒後,典藏組同仁找我協助編寫補書的基本程序,就此展開了我的補書生涯 。
「樂在補書、忘了自己 ~」。是的,藉由補書的工作,讓我可以紓解因教書所帶來的壓力,更可以沉澱一顆繁雜浮沉的心。所以,每每補完書走出圖書館時,我可以看見快樂爬滿我的臉頰!
補書工作看似簡單,不就 ~ 補補 、貼貼 、釘釘 、粘粘 ~ 幾個步驟而已。但,從接到一本破舊不堪的圖書時,就先要翻來覆去,從內而外,思索著如何讓 ~ 灰姑娘變成優雅亮麗的公主乘南瓜車而去 ~ 。真的,這份工作需要點耐性,更需要有接受一些些挑戰的勇氣。不過,每當補好書後,看看已變身成功的圖書時,心中也有著莫名的喜悅呢!
這份補書志工的工作,我希望能持續很多個10年。因為,興大圖書館的藏書十分可觀,書海無涯,我真的無法各個類別的書都一一閱覽。由於,圖書的修補無從選擇類別,反而讓我有機會藉著工作而瀏覽了許多種類的書,甚至閱讀了一些很古老的名人的墨跡呢!
感恩興大圖書館給了我這份很優質的補書工作,不但讓我能為興大盡些社會責任,也因此,我充實了自己、豐富了自己。
(四) 分享人:志工賴瑞芳
到中興大學擔任圖書館志工將屆滿4年了,4年前的一個假日到興大圖書館查詢資料,正巧看到大門口貼出招募志工的海報,心想在這樣一個寬廣安靜的書香世界工作應該是很棒的事情,經過面談後很幸運能有機會加入這個志工大家庭的行列。
前三年我在典藏組擔任圖書整理、上架、整架及館內巡視的工作,一開始對於圖書編號、書架的位置不熟悉,上架的效率很低,逐漸熟悉編號與架號之後熟能生巧,工作效率提升不少,工作過程中最特別的是,可以接觸到很多以前沒機會碰觸到的領域的書籍,也約略可以知道哪些書經常受到讀者的青睞,哪些書則始終孤獨的躺在書架上無人問津。
一年前受到慢性的運動傷害困擾,無法勝任書籍上架的工作,因此轉任圖書修復的工作,這是一個需要老師教導的工作,很幸運的我遇到了熱心的黃志超老師不吝傾囊相授,黃老師告訴我圖書修復最重要的原則是,盡可能保持圖書原貌下修復破損的部分,工作桌上很多修補工具與材料都是黃老師的創意展現,例如,已經報廢的書籍封面封底都可以在另一本書上重新活過來,好像書籍的器官移植,連切蛋糕的塑膠刀叉都可以當塗抹樹脂的工具,創意與耐心是圖書修復不可或缺的要素,要做好這個工作,還有很多需要學習與動腦筋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