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得知本館訊小組終於獲得林副校長的專訪首肯時,連續好些天小編一直是懷著雀躍又有些不安的心情準備相關專訪的事宜。本期館訊非常榮幸能訪問到副校長林俊良教授--也就是教育部第58屆學術獎的得主。在近2小時的訪談中,副校長爽朗的笑聲、不時夾雜著詼諧的談話,頓時緩和了我們初來乍到的緊張。除了分享學術研究獎光環背後多年來遨遊於電機工程學領域的研究心路歷程,更以過來人身份提供發表國際期刊論文的經驗;對於同時在如何成功扮演教學、研究及行政的多重角色心得,亦有著墨,最後則是對於學術研究本身的期許及未來展望。 |
|
|
智者之勇,堅守之力
教育部第58屆學術獎的殊榮代表著對於副校長多年來皓首窮經於本身電機工程學術領域成就的肯定。在其嚴謹的研究治學態度的背後,原來副校長跟大多數的莘莘學子一樣,年輕求學時代也曾歷有過精彩的輕狂年少,說到求學過程,副校長提及民國73年就讀逢甲大學控研所時影響他最深的二位教師—指導教授邱玓博士及黃琦聰教授。由於早年交通及資訊不若現在的方便發達,副校長經常需在台中及桃園龍潭往返才能與指導教授見面,每次見面的指導時間總是非常短暫匆促,這樣的經歷讓他深刻體會到很多研究上的難題都必須想辦法自己解決,因此無形中更培養出獨立研究的能力。
副校長認為學術研究的態度與學術研究成果的呈現是息息相關的,因此他也非常感謝黃琦聰教授當年在課堂上針對他的期末簡報提出嚴厲批評,現在的心境雖然總能雲淡風輕的訴說當年被老師訓斥的難堪,但這樣的轉折竟也徹底改變了原本輕浮馬虎的習性,這對於之後從事研究或做事的心態都有很大幫助。面對副校長很輕鬆地與我們侃侃提及過去所經歷過的負面批評與挫折,總是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如同他的招牌爽朗笑容,總能勇於正面樂觀的態度看待良性的教訓,因此他對於挫折的人生甚至傷害他的人是充滿感謝。 |
翻轉挫折、翻轉思考
在話說當年的同時,副校長也不忘勉勵我們面對挫折應有的心境與態度。他建議通常是暫時將注意力從身邊瑣碎煩人的事務移開,讓自己忙別的事情,可以去運動或做其他讓自己高興的事來調整心情,明或後天再來面對,也許會有不同的局面、不同的想法出現。副校長的這一番話,讓人體會到樂觀的人面對挫折時總是可以迅速復原;而悲觀的人卻讓不快樂的事情越疊越高。人生就像翹翹板一樣,不可能一直在谷底,但也不會永遠在雲端。在遭逢困阻、遇見挫折的時刻,面對難題,勇於接受逆境的考驗,往往能淬鍊出令人激賞的生命情操。
發表論文的態度也是一樣,更需從被退稿及改寫的過程中不斷的累積經驗。雖然副校長也自謙正在學習,還是以過來人的身分跟我們分享了一些投稿的觀念與撇步。他認為隨著時代演進,審稿者的審查觀點也隨之改變。早期論文投稿時都是紙本寄件,審查委員比較難廣義性的審查,所以過去的審查觀點和現在稍有不同。現在因為有網路,審稿者很容易透過網路獲取相關資訊,較可以從廣義層面審視論文內容,所以退稿的機率比以前高。而受邀審稿者往往因為本身事務繁忙,無暇仔細審視論文,通常會根據一篇論文給的第一印象不佳就建議退稿。這是投稿過程很多博士班學生或新進老師會遇到的問題,因此他呼籲要注意論文品質,第一眼就要給人嚴謹的感受,看不出瑕疵,再來才是研究創新性,此外還要有完整的實驗驗證,這些要素缺一不可。另外,他也勉勵所有從事學術研究的莘莘學子們,只要是好文章就不用擔心被退稿,總會有它的出處。 |
「Me to we」的人生態度
當被問及獲得學術獎的心得,副校長展現了令人動容的謙虛;他認為一些國際上傑出學者發表有影響力的研究論文,通常是結合眾人合作所得到的成就。因此他並不單獨居功,而是充滿感謝且驕傲的告訴我們如此殊榮的背後是與研究生互相配合、共同努力的成果。我們從中感受到副校長對於團隊合作的重視,不論是從事教學、研究或擔任學校行政工作,想要靠「我」一個人獨力完成所有的事情是無法竟其功的;畢竟學校是一個群居社會,離群索居不見得是有利的。除此之外,副校長也勉勵年輕人要勇於承擔責任,即使平日教學與研究事務繁忙,但接任學校行政工作仍然有助於瞭解行政程序,並從中建立人脈關係,更能學習如何去帶領一個行政團隊,培養領導的能力,這對於學術領導能力的培養也有幫助。
從這段談話中讓我們深刻了解副校長的思維:其實就是勉勵後進學子們不論為人處事,都要努力從狹隘的「我」世代進步到「我們」的世代,不但要幸福別人,更要幸福自己,大家一起共創美好的未來!
|
化作春泥更護花
說到對於未來的期許,副校長仍然心心念念,希望將研究成果具體落實在相關產業,這也看出這樣的傑出學者想要將自身研究成果用於服務社會與人群應有的胸襟與氣度。然而,面對當前現實處境亦有隱憂:諸如計畫時程及結案的壓力、以及學生急於畢業的現實等,往往導致一個好的研究成果無法傳承與累積經驗,非常可惜。
對於圖書館的服務,副校長建議圖書館可以為全校師生提供一個跨多元學科領域交流與對話的機制,建立科技與人文學門領域的學術研究能互相交流的溝通平台,透過這樣的深度服務相信更能強化圖書館的專業形象及教育讀者的功能。另一方面也非常鼓勵似圖書館持續尋求與校園內其他單位如教務處、語言中心及相關推廣中心的合作,幫助學生學習如何成功將研究成果的心血撰寫成符合國際期刊論文水準的著作。
展望未來,副校長仍將眼光放在當前大學整體教育環境的改善,希望每個教授不只扮演好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並充分將研究成果貢獻於社會,將「學以致用」的理想發揚光大。另一方面,副校長更重視學術、知識與技術傳承,因為學術研究成果的累積與深化非常不容易,因此深切期盼教育部及整體學校環境更能重視教師學術研究所遭遇的困難,一同創造易於「學用合一」的學術教育環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