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story→His-story
國中學到這個單字時,
老師說:"歷史"就是"他的故事"。
透過閱讀他的故事,
默默地告訴了我們許多自己無法經歷的事。 |
|
|
一所學校當中的大大小小事件串成了該校的校史,每個事件的發生,就像樹葉上的葉脈、手掌上的指紋,儲存著記憶,建立該校的精神,而每一個脈絡相互連結一起時,讓人可以了解學校的演變與成長;很幸運地中興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今年即將邁入第95週年,95個年頭中跨越了日治時代、臺灣光復時期、省政府時代到精省後的現在,這主要的大時代中發生學校許多事情,大事紀要逐一的記錄在校史館中,而也有許多小小的故事,在學生口中流傳著。
在惠蓀堂裡頭的校史館中,記載了中興大學發生的主要大事件,如:古今學校的樣貌、重要的人事物簡歷…等,還有許多小故事、小趣事可以讓同學們知曉並且流傳,而還有多少"他的故事"可以讓同學們知道,讓我為大家整理。 |
中興湖小故事
羅雲平校長云:「大學要有個湖,湖畔要有小徑,讓學生在此漫步,思考人生。」
大家還記得不久前到學校拍攝的電影《愛情無全順》裡,收錄了中興湖的景色及校園的夜景,劇情中有提到校園的傳說,不禁想起中興湖開挖的小故事。
中興湖是一個人工挖掘的湖泊,當時提議開挖的羅雲平校長,主張創立了一個給興大人建立夢想和思考創意地方;中興湖是民國六十六年(1977)九月動工,由當時的勞作指導組帶領著工讀生在暑假時期完成的,於民國六十七年(1978)二月放水完工;目前任教於中文系陳欽忠教授、江乾益教授以及環安中心職員汪生炳先生都是當年胼手胝足挖池的功臣。
以中國大陸地圖「秋海棠」形狀打造的中興湖,旁邊還打造兩個小水池,分別代表著是「臺灣」及「海南島」,中央的小島被稱為「蘭州」,而蘭州島在開挖時期還有個小趣事:當年挖池完工但尚未放水時,夜晚擔心有人誤入工地而受傷,故有好心人在島上插上一支紅旗,當時的政治背景就被以訛傳訛為「中共五星旗來解放中興湖」,中興湖在完工後,湖畔碑石上刻著「還我山河」剛好與謠傳的故事形成鮮明的對比。 |
▲民國六十六年,挖掘中的中興湖,前身為農藝系的實習農場。
(圖/圖書館
校史館組) |
▲民國八十八年,中興湖排水工程,水涸見底,中間的蘭州島獨自矗立著。
(圖/圖書館 校史館組) |
黑森林小故事
現今所見的黑森林,即依循著羅雲平校長「校園植物園化」的理念而來。
羅雲平校長在大致完成校地徵收工作時,便開始著手進行校園美化工作,而黑森林就是在這時候慢慢發育產生。
一開始的黑森林是在舊文學院(現今語言中心)前的空間,當時由劉業經教授統籌,由賀主伯教授、方榮坤教授與當時擔任助教的歐辰雄先生等人來執行,歐辰雄先生當時曾遠赴墾丁蒐集原生樹種,做斷根的工作,但因採集回來的樹木皆為野生種,沒有特殊的保護措施,故存活率僅有三成左右。
現今大家所見的黑森林是民國六十二年~六十三年間開始種植的,延續「校園植物園化」的理念刻意規劃針葉樹區,由劉業經教授蒐羅樹種,賀主伯教授及歐辰雄先生負責種植,原本以明確「針葉樹區」命名,但後來因該區樹種為常綠喬木,終年蓊鬱參天,同學們就以「黑森林」稱之,但改名時間已不可考。
另外,還有一說為:羅雲平校長為留德博士,黑森林(德語Schwarzwald)為德國最大森林山脈,也是現今有名的旅遊勝地,同學認為中興大學的黑森林是羅校長遠赴德國帶回來給學生的禮物,讓學生在學期間享受著德國的美景,培養國際觀,故「黑森林」美名不脛而走。 |
▲黑森林的自然生態,仔細看樹上有貓頭鷹在與大家想望。
(圖/圖書館
校史館組) |
▲黑森林一景,平時有許多人在做運動、散步。
(圖/圖書館
校史館組) |
有機校園小故事
陳世雄教授主張:直到最後一條河被汙染,直到最後一棵樹被砍掉,直到最後一條魚被捕捉,然後我們才明白,原來鈔票是不能吃的。
從民國八十六年(1997),農藝系陳世雄教授接任興大農業試驗場場長時,即主張推動有機農業,在民國九十四年(2005)陳世雄教授任總務長時,開始在校園內實踐有機校園的理念,校園內不在噴灑殺蟲劑與除草劑,讓土壤、生物、訪客以及教職師生都可以遠離農藥環境。
實施有機校園的一年後,在校園中的34個安全島之生態做了調查,利用了183個掉落式陷阱,調查時間11天,捕捉到了66,285隻節肢動物,其中包括:甲殼類、昆蟲、蜘蛛、蝸牛…等各種生物,調查分類為633型態種,總計分為5綱24目110科,其中腹足綱的蝸牛就有三種型態;現今,校園中蜻蜓鳥類滿天飛舞,各種生物在校園中自然繁殖,如此多元豐富的校園是陳世雄教授努力開創,大家除了享受有機校園生態同時,也要盡自己的心力一同維護。 |
▲有機農業,利用鴨子除蟲及福壽螺,控制雜草的生長,減少農藥的使用。
(圖/圖書館
校史館組) |
▲有機校園,中興湖前人與鴨子悠然共存的景象。
(圖/圖書館
校史館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