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大學圖書館館訊19期
創刊日 2010.01  |   發刊日 2013.12  |  第 19 期    
  主編的話 大學深了沒?
  特別報導 優良期刊推薦-應經系張嘉玲老師
    那條「我們」不曾走過的路
  服務動態 圖書館悠遊繳費便利通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計畫」申請
    期刊資源推廣服務
    誰來機構典藏?
  活動看板 圖書館週活動開跑
    諾貝爾文學獎孟若(Munro)作品展
    翻滾吧!期刊
    台綜大借書換好禮活動
    「蹲點‧台灣」校園巡迴影展
    大師雲集在十月
    西文圖書閱選活動成果
    你推我買, just for you
  閱讀館藏 多媒體新進館藏介紹
    興閱坊好書推薦專欄
  電子資源 教你如何用iPad閱讀電子書
    應用經濟論叢簡介
  參訪交流 「行走江湖×同業取經」系列之二
  榮譽榜 榮譽榜與人事異動
「行走江湖×同業取經」系列─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
[參訪團隊/館長室‧楊志津]

 

力追求成長和進步,也要找對方向,不是嗎?

去年開始,我們圖書館開始認真地走出去看看別人家是什麼樣子?不再老是定格在自己的座位上,或者只能在工作崗位裡鑽牛角尖,突然開始覺得一年一次的參訪活動,似乎是有那麼一點必要性。

們無法像背包客一樣深度旅遊,起碼追求的精神是差不多的。其實學術參訪活動就如同學校的校外教學活動,從上到下的組織團隊藉由這樣的機會學習,形成一個不斷成長的有機體。

一站,您期待去哪裡?

實,選擇參訪的對象,就如同館員選書的工作一樣

裡有新成館?有什麼新鮮設施?有什麼全新服務?也和我們一樣是大學圖書館嗎?它有什麼特色館藏?

白地說,就是去發現哪裡「了不起」?!

然,你我如果背景不同、角色不同、立場不同,所獲得的收穫也就不同,結論不管是豁然開朗也好,單純羨慕也好、吹毛求疵、還是挑毛病也好,總是看到了別人跟自己不一樣的地方,也因為親眼所見、親耳所聽、親身所至,才能據實表達真實的感受和喜好。

到底一趟學術參訪行程能帶來多少無形和有形的價值,留一座天秤給自己衡量吧。

 
 

擇參訪的對象,就如同圖書館員選書的工作一樣

因應數位時代,提供更多「以人為本」的服務,這幾年來,結合數位化服務而打造的新成館或改造館很多,去年我們走去鄰居家-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作客參觀,真的還是用走的。參訪心得「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我們的家與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間」一文已刊登於本館館訊第16

年又一間新成館-清華大學圖書館,和我們一樣都是大學校園的一份子,更具參訪的價值。

建築、空間、和設備等硬體是新的,裏頭的人員、使用者雖是舊的,整個校園氛圍還是因為有了新的圖書館、新的建築物,思維也變得好前進。我們常說建築設計之美,可以營造出整個城市的美感和文化價值,帶來豐碩的觀光客源和經濟效益,而當範圍縮小到校園內,也是相同的道理。

 

築之美,可以營造城市的美感和文化價值,當範圍縮小到校園內,也是相同的道理

大圖書館的外觀兼具現代感與簡約的風格,平面配置有如一本打開的書與一只

來源:中興大學圖書館參訪團攝

滑鼠,象徵可以同時提供豐富多元、即時新穎的學習資源中心,正確來說,她是「學習資源中心旺宏館」的一部分。座落在離清大校園正門口不遠的核心位置,結合了學校行政與設備資源,以「學習」為主體的理念,整合了圖書資源、網路學習及藝文學習的服務空間,更具備國際會議廳與教室等空間,後棟則包含行政中心、圖書館及計算機與通訊中心,提供學習資源的典藏利用與推廣、知識的傳授與學習、學術的傳播與交流、校務願景的擘劃與管理,以及優秀人才的培訓與召募等整合性機能。

合型學習資源中心就像金剛戰士恐龍合體之後的變形金剛一樣,只是,我們這次參訪的重點可能僅著重於紅衣戰士身上。

下來,就直接切入正題,將同仁們的參訪心得摘述如下:

 

體感覺充滿亮點和新思維

訪依組別兵分三路,參觀重點則在清大圖書館整體空間規劃、數位化服務等獨特於其他圖書館的項目上,但其實整個學習資源中心旺宏館看過去處處都是亮點,因為看不到「傳統」兩個字。

館前的玻璃上,橫貼著清大圖書館的二維條碼(簡稱QRCode)作為裝飾。建築物整體空間整潔明亮,進門後映入眼簾的是參考與流通合併的服務櫃台,以及提供讀者知識分享的「清沙龍」區與展示各式豐富館藏的櫥窗「知識集」,均讓人耳目一新。另外還有,提供讀者暫時駐足的「逗留點」以及「發呆區」等,在這裡你會發現到,空間的命名也是相當有創意且值得一提的部分。


 圖片來源:中興大學圖書館參訪團攝

 圖片來源:中興大學圖書館參訪團攝

他因應數位時代而做的改變也相當值得分享,包括將相對其他館藏資源而言,流通較不頻繁的「西文紙本過刊」移架到閉架的密集書庫中典藏,把原本的排架空間釋放出來還給讀者;以及使用UHF RFID智慧型圖書管理系統貫通圖書館的流通服務(如:自助借還書、自助預約取書等);規劃獨立的空間,擺放一整落的智慧型書架,提供自助預約取書的服務,藉以減輕流通櫃台的人力需求。這樣開放式的預約取書專區正好也是熱門借閱書籍的展示櫥窗,對讀者而言,就好像在誠品書店瀏覽暢銷書排行榜一般,也有某種程度宣傳和行銷的效果。

為了節能減碳及省電的目的,而將密集書庫利用感應式的日光燈源來供應;在燈管方向的設計上也別具巧思,特別規劃與書架間的走道平行安裝,以減少不必要的電源輸出和浪費,達到節省能源的效果。

 

間配置一致且有特色 

樓層皆有宛如「資訊島」一般的檢索空間,其獨特的流線造型和獨立座椅,象徵資訊需求者在荒島上急欲獲得資訊救援的意象。

 

 


 圖片來源:中興大學圖書館參訪團攝

心和清楚的樓層設施及樓面配置圖,清楚地標示於各樓層的電梯旁,輔以全黑的牆面,增添不少現代感。同時牆面也有不少螢幕,藉由自動推播系統輪播館內正在進行中或預告即將進行的活動內容,充分運用人流匯集之處達到宣傳推廣的效果。1~4樓的討論開放學習共享空間和5、6樓書庫閱覽區,同時滿足個人學習與社群互動共享。


 圖片來源:中興大學圖書館參訪團攝

單舒適的閱覽席位、以色彩標示的樓層書架、活動式的造型沙發座椅、知識分享的「清沙龍」(藝文集會區、可辦推廣活動及閱讀講座等)、展示櫥窗的「知識集」(可辦主題書展/影展)、清華校史展示及清華書房(清大人出版品、熱門預約書展示區)、手機亭(尊重自重又不傷感情的空間)、互動光牆、太空影音艙、發呆區、24小時夜讀區(專供夜間K書的舒適閱讀空間),都是閃光亮點,非常吸引使用者。

 
華的榮耀在校史展示區及清華書房,得以深刻的體驗!

 

 

 


圖片來源:中興大學圖書館參訪團攝

華大學的校史是清華人的記憶,清大圖書館將豐富的校史資源打造出具有清華大學獨立特色的數位校史展示空間,包括常態展區及特展區,結合圖片、文物及多媒體展示清華歷史的發展面貌。

到這一區,馬上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整面會隨著訪客移動而變動的清大校園風景電子互動弧型牆。除此之外,轉過頭去會發現另一個吸引我們目光的設備─數位明信片,它是一台以清大校園風景為背景,提供訪客製作合成電子照片的機器,完成後再透過電子郵件郵寄給自己,即可留下到館一遊的紀錄,據說是該館相當受歡迎的設備之一。同一樓層還有「清華書房」,是一個宛若個人書房的溫馨區塊,彰顯清華人具代表性且獨特的館藏,包含清華大學教師著作、清華大學出版社之出版品等。


 圖片來源:中興大學圖書館參訪團攝

 

質的系統科技注入,圖書館變得更有「智慧」了!

分將資訊科技導入圖書館管理(館藏、流通服務)與實務中,令人讚嘆。

例如:

整合式空間管理系統:運用整合式的空間管理系統,改善「席位、空間預約制度」以及「智慧調控網路、電源及空調」等管理模式,讓圖書館變得更加有智慧。前者是將座位、空間預約及報到等作業,透過網路或一個個的資訊站(Kiosk)來達成;後者是將座位或空間加裝靠卡機,使用者必須將自己的卡片放上卡槽後,才能開通網路、電源等設備,就好像飯店管理的模式一樣,靠卡後開門鎖、插卡後供應電燈及空調電源。適用的空間包括:學習共享區、討論室、個人及團體聆賞席、資訊島(檢索電腦)、討論室、夜讀區等。
自助取書區及自助還書口管理:利用UHF RFID智慧型圖書管理系統提供預約取書及自助借還書的服務,尤其是教師指定參考書也可透過這個管理系統來借閱使用。
密集書庫管理:將罕用的期刊合訂本、圖書、視聽資料、過期報紙集中蒐藏在密集書庫,採調閱的方式提供服務。
網路影印管理:結合悠遊卡控管。
置物櫃管理:UHF RFID結合人臉辨識系統控管。

 

 

華大學圖書館新館的氣勢恢弘,我們感受到了!藉由這次的參訪活動一窺當初擘劃新館時的理念與想法,讓我們體會到圖書館館舍空間的表現方式,真的就如圖書館五律所說「圖書館是一個成長的有機體」,總是隨著時間與讀者的需求自我成長、調整與改變。


我們看到現代的圖書館,典藏實體館藏不再是最重要的責任之一,相反的,把館藏空間留給讀者,增加更多互動學習的空間與休憩的空間,儼然成為未來數位時代圖書館的主流。


然而,因為因應數位時代的來臨,人們對科技依賴程度變高,許多智慧型、科技化的設備,也為我們帶來了便捷、舒適的效益,但畢竟服務對象仍是人,越是科技化的設備,越是要以「人」為本來考量,再怎麼化繁為簡、減少人工作業的環境,總也還是需要「人」的專業服務與親切零距離的互動,圖書館才能夠具備完整的吸引讀者的各項要素,您說是嗎?

 

文末誌謝: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全館同仁


特別感謝102年7月15日同業們的接待、悉心導覽及不吝嗇地與我們分享業務經驗。嶄新的清大圖書館就好像館外沉思的雕像一樣,沉浸在其中,如沐春風!
 

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全體同仁衷心感謝

 

圖片來源:中興大學圖書館參訪團攝

 
 
中興大學圖書館 台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電話
 

中興大學圖書館 台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電話:(04)22840290  
傳真:(04)22873454  
聯絡信箱:libnews@nchu.edu.tw
  

 
著作權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 Copyright © 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 •   

發行人:官大智
召集人:黃俊升
主編:陳瑛倫
行政編輯:周惠婷
資訊技術:資訊組
編輯小組:王素嬋、周惠婷、陳洢伊、鄭如婷、陳瑛倫、林麗玉、林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