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日 2010.01  |   發刊日 2010.11   |  第 6 期    
  焦點話題 智慧型手機在生活中的應用與閱讀
  書的二三事 閱讀台灣,請進──台灣本土文化書局
  電子資源 SpringerLink 電子期刊資料庫
  活動看板  雲門舞集2校園巡演在興大
  多媒體 動畫影展
  志工園地 做個快樂的志工
  智慧型手機在生活中的應用與閱讀
[ 國立台東大學圖書館採編組組長‧吳錦範 ]

 

 

 

 

 

        行動上網新世代已展開在您我眼前,智慧型手機行動上網為生活與閱讀(學習)帶來許多便利,不管您有沒有智慧型手機,歡迎共同進入本文一探究竟。
 
        根據著名的摩根史坦利集團在今(2010)年4月所發表的網路趨勢調查報告顯示,電腦發展大約10年為一個週期,下一個週期將會是行動通訊。 閱讀全文
  閱讀台灣,請進——台灣本土文化書局
[ 文‧書店2號  鄭惠敏/圖‧林蕙妏]

 

一間矮矮的老房子,守護著傳承台灣文化的夢想

 

        在台中車水馬龍的三民路與福音街交叉口,有家不太起眼的小書店。推開玻璃門,走進書店,從書櫃裡挑出一本你想閱讀的書,坐在書店的大木桌旁,你可以一個人安靜的閱讀,也可以在這裡遇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互相交換意見。在翻頁的空檔,望向窗外,映入眼簾的是台中公園的濃厚綠意以及暖暖陽光。
        馬路上的喧囂車聲被玻璃門阻隔在外,書店裡,播放的是四季紅的交響樂演奏版或是蕭泰然的台灣頌,閃靈的音樂還有高一生的文學專輯在CD架上特質鮮明的並列著,有些年份的史明歐吉桑當年錄製的錄音帶,跟兒童母語童謠CD在架上標記著書店走過的時代。
 
 
這是一家堅持只販售與台灣主題性有關書籍的書店
        1993年,台灣本土文化書局由旅美28年的紀敏雄博士返國後創立。他放棄熟悉的工作及穩定的收入,回到他成長的台灣土地,在獲得家族的支持下,利用紀家70多年屋齡的祖厝,挽起袖子跟姪子合力打造書店。他想為台灣做一些事情的熱情是曬出書店藍圖的感光塗料,生命化成揮動鐵槌的巨大力量,那年秋天,他敲敲打打地建構他心目中的理想,因為他說:「透過鼓吹民眾買書、看書,是最紮實的推動台灣文化的方法」。
        這家書店,在當時是社運人士聚會的秘密基地,是環保議題的演講場所,也是台灣歌謠的練唱地點,更是一些高中生的台灣意識啟蒙點。1999年,紀敏雄博士因病去世,為了不使他的理想中斷,書店由家族親人及認同其理念的友人繼續共同經營,推動延續台灣文化傳承的使命。這家書店伴隨不斷演變的台灣走過社運蓬勃發展期的風光熱鬧,也走過政黨輪替的對抗與革新,走過初期人們對台灣類書籍的飢渴時期,也走過政治議題主導的暢銷書時期。
台灣豐富多元的生態及人文等您來發現
        台灣本土文化書局因為政黨對立的緣故,長期以來被外界貼上色彩標籤。其實,書店內販售的書籍範圍涵括台灣人物、歷史、文學創作、台灣原生種動物植物、地型、氣候、河川、鐵道、母語、族群、音樂、藝術、鄉土故事、戲曲歌謠、建築等,這些與自己密不可分的台灣樣貌,難道不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有必要深入了解?
 
        書店重新整修後的這兩年來,除了賣書,也利用假日舉辦戶外「台中祕境」文史生態踏查活動,帶領書友在都市中用腳行走,實地發現台灣土地上的種種問題;每個星期五晚間固定舉辦母語讀書會,藉著語言的使用讓文化更加生活化。
        多年來,書店純粹靠著熱情及理念維持收支簿上的損益平衡,如果,聽到有人講起他曾經走進台灣本土文化書局,因為閱讀了哪一本書店挑選收進書架中的書籍而變成不一樣的人,獲得不同的思考養分,那就是支持這家台灣主題性書店繼續存在的最大動力。
﹝延伸閱讀﹞
台灣本土文化書局

  SpringerLink 電子期刊資料庫
[ 期刊組‧郭蕙貞 ]
 
        您知道嗎?善用電子資料庫,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當您想蒐集某一主題或特定作者的期刊論文時,雖然 Google、Yahoo非常好用,但您可能會發現:不能看全文,這時就要從圖書館網站上的電子資料庫著手,可以取得較多的全文資料。
        SpringerLink 是一個全校各學院皆適用的電子期刊全文資料庫,收錄內容主題有工程、化學、天文學、生命科學、生物醫學、地球科學、法律、物理、社會科學、統計、經濟、電腦、數學、環境科學、醫學、藝術等,目前本校師生可使用的電子期刊超過 1,300種以上,收錄年代最遠者可回溯至1997 年,全文多數以PDF及HTML格式呈現。

        SpringerLink 另有提供個人化服務,可以設定「Favorites」,把經常閱讀的期刊彙整起來,縮短檢索時間,還可使用Alerts(阿樂)功能──系統會主動將新刊訊息通報給您。

(以上圖片擷取自SpringerLink 資料庫)
 
        此外,國科會人文處於2008 年引進 Springer Online Journal Archives  (SOJA) 人文社會回溯性期刊資料庫,以英語出版,主題類別有商業與經濟、行為學科、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與法學,收錄範圍幾乎涵蓋每種期刊的第1卷期開始至1996 年止,在圖書館的電子資料庫中可查找。
        Springer 出版社創立於1842 年,出版歷史已超過165年,是世界知名的科技和醫學(STM)出版集團,所出版的電子期刊具高品質而且都經過同儕審閱(Peer Review),這樣優質的出版品一定要大大推薦。
凡本校有權限可閱讀的期刊文章,書目前方會顯示綠色小方框,表示可看全文。
  雲門舞集2校園巡演在興大
[ 參考組‧陳蓉蓉 ]
 
雲門 + 興大合唱團 同台尬陣

 

        為慶祝本校91週年校慶,圖書館特別邀請雲門舞集2到校演出,演出時間為2010年11月22日晚間19:30 - 21:00,演出地點為惠蓀堂。
        自2001年「雲門舞集2校園巡迴」以中興大學為首站演出後,迄今已邁入第十年,睽違十年,雲門2再次回到中興大學實屬難得。節目內容除了雲門2以十年來廣受歡迎的經典舞作與觀眾分享,最後壓軸舞將與中興大學合唱團一起跨界合作,期能激發更多演出可能性。

(圖片引用自2010國泰藝術節
        本場次活動索票辦法詳見圖書館網站公告,除了中興大學師生優先參與之外,更歡迎社區民眾蒞臨觀賞。這將會是一場結合音樂與舞蹈,非常精彩的藝術饗宴,請您千萬別錯過。
  動畫影展
[ 圖書館‧cinemania ]

 

 

 

 

 

        11月份是期中考,小編竟然推出動畫來吸引大家的目光,《料理鼠王》、《天外奇蹟》、《神隱少女》……那些大家都知道的片子就不用提,以下8部片,大家看過幾部?

 

 

 

 

 

動         畫        影        展
片                         名
國   別
導   演
索    書   號
1
日 本
今敏
2
日 本
宮崎駿
3
日 本
宮崎吾朗
4
日 本
麥克‧阿里亞
CDD / 987.85 / 1092
5
法 國
米歇‧奧賽羅
6
日 本
大友克洋
7
攻殼機動隊(劇場版)(Ghost in the Shell)
日 本
押井守
8
日 本
林太郎
 
  做個快樂的志工
[ 志工‧張美鳳 ]

 

 

 

 

 

        單純的工作環境,讓每次的服勤過程非常自在、沒有壓力,不論是期刊的加工、上架或讀巡架等內容,服勤中常被提醒不要勉強一口氣完成太多的數量,以免傷了筋骨,千萬要量力而為,也要適度休息一下,喘口氣、喝喝茶水。這就是我擔任志工進入第4年,單純又溫馨的興大圖書館。

 

 

 

 

 

        跟許多招募志工服勤的單位最大的不同是,圖書館的志工是與書為伍,沒有太多的社交需要(編按:不同組別與職務,工作內容不同喔),安靜的服勤過程,非常自在、舒服,服勤之外還可利用時間閱讀喜歡的刊物,吸收新知,自我成長。

        由於是國立大學,加上九二一重建,興大圖書館成了中部頗具規模、館藏量也相當豐富的圖書館,並且與其他院校有合作關係,更發揮了最方便的使用功能。圖書館幾乎全年無休,讀者進出圖書館使用頻率非常高,因此圖書館的志工也就發揮了小小的「貨暢其流」功能。
        期刊組志工的工作項目中,刊物加工與上架是隨時要進行,因為紙本期刊種類有千種以上,加工上架是例行要務;之後因為讀者不斷使用與閱讀,堆積在書車的刊物更需要盡快整理上架,方便下一位讀者找得到書刊。雖然是很制式的流程,但每當我把堆積如山的現刊與過刊歸位後,我都會很欣慰的告訴自己:「擔任圖書館志工,我真的有幫讀者的忙呢!」這點小小的自我肯定,可能就是讓自己擔任圖書館志工樂此不疲的主因吧。
        值得一提的是,館方除了安排志工服勤的工作內容外,每年更是用心策劃志工特殊訓練課程,聘請專家學者提供專題講座,也安排多元的實務學習課程,如急救訓練、破損圖書修補,以及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衛生安全、科技與生活等內容,讓身為志工的我們,得到最好的充電機會,也得到更多正確的生活知能,館方幫助每位志工的學習真是不遺餘力。
        我很慶幸在職場退休後,能夠在這麼優質的環境中,成為一個快樂的志工!
 

中興大學圖書館 台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電話:(04)22840290  
傳真:(04)22873454  
聯絡信箱:libnews@nchu.edu.tw
  

 
著作權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 Copyright © 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 •   

發行人:詹麗萍
召集人:吳中南
總編輯:陳天民
本期主編:王素嬋、林蕙妏
資訊技術:許銘維
編輯小組:王素嬋、吳姿瑩、張文治、劉惠珍、蕭麗瓊、蘇敬媜